加入收藏|设为首页|联系我们

主管: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        主办:江西省农业科学院

《农业灾害研究》

国内刊号:36-1317/S   国际刊号:2095-3305

投稿邮箱:zzsbjb2006@126.com
投稿需知更多
(1) 投稿时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,以便稿件录用和杂志出刊后及时与您联系 (如需咨询其他问题,请联系客服人员)。 (2) 不违反宪法和法律,不损害公共利益。 (3) 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、学术研究成果,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,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;所有来稿必须通过检测,文字复制比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
往期目录更多
植物保护·农药
广西甘蔗螟虫发生概况和动态变化(1)吴延勇;李傲梅;张小秋;梁永检;李杨瑞;宋修鹏;吴建明
22%吡虫啉·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柑橘黑刺粉虱的田间药效评价(4)李鸿筠;刘浩强;冉春;姚廷山;胡军华
桃细菌性穿孔病测报及生产防治关键技术(6)盛玉;潘海发;陈红莉;周晖;王学良;谢庆梅;李建东;黄满畅;程曦;张金云
油菜真菌性病害的发生及防治(8)孙耐军
常见玉米病害的危害症状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(11)潘仁秀
金安区农药安全使用调查(13)杨萍;郑仁军
油菜常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(15)张斌
高台县制种玉米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(17)李文春
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(19)徐北虎
动物保护·兽药
一例大羚羊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诊断(22)刘真超
望江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探讨(24)郝金华
农业气象与环境灾害
宣城市1909号台风“利奇马”灾害过程分析及气象服务概况(26)何桂霞;吴迎春
2019年3月岳阳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(28)许丽丽;尹依雯;袁泉
EC细网格模式2m气温预报产品在崂山地区的验证(32)郝翠萍;张明俊;徐晓亮;刘春涛;万夫敬;魏明明
秦巴山区一次致灾冰雹过程分析(37)孟明霞;瑚娟;程运旺;徐琪惠
霜冻天气条件下浅层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分析(41)韩湘云;钱晰
新疆干旱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措施(43)孔令文;王旭;荆海亮
近4年青阳气温对九华黄精生长适宜性研究(45)杨美玖;邢中华;陈超;李青
青海省寒潮天气过程中的气温变化影响因素分析(47)赵娟;谢启玉
贵州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(52)姚清仿
气候变化对茶叶生产影响评估技术(55)谭化红
大宁县春季气候对农事生产的影响和防御对策(58)马对平;栗景翔;温文明;罗仁泽
造林对辽西北地区困难立地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(61)孙跃志
红河州2019年春季3次冰雹天气特征分析(63)赵红珍;李鑫焱
威海雷电灾害分布及成因分析(68)宫翠凤;宫新春;董涛
新昌县台风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(70)邓盛蓉;赵宇铭;裘洪斌;袁丹丹;杨鸣
灾害性天气对棉花的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(73)刘锴;李彩红
1981—2018年新疆英吉沙县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(75)买尔艳·麦麦提明
影响化州市2018年秋花生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(78)何泽华;李东萍;邱世善
煤发电厂大地网接地电阻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(80)史锡军;杨清;欧林忠
网络化背景下农业气象预警服务需求及对策(82)刘璞
1961—2017年周口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(84)胡伟
黑龙江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(86)何锋
松桃县 “一县一品”农业气象服务模式探讨(88)潘娅莹;张瑶;张忆炎;黎荣;聂欢;邹海东
2008—2018年盐城市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措施(90)盛也
水利闸站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(92)潘志新
贵州中西部地区雹暴及暴雨过程闪电活动特征对比分析(94)黄钰;周苑;罗雄
影响大气探测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(96)闫瑛
瓜州一次大风扬沙天气过程诊断分析(98)杨琴
2017年11—12月根河市3次寒潮过程的对比分析(100)纪成成
山西隰县玉露香梨花期冻害成因分析(102)马子平;王金凤;郗秉韬;孟丽霞;溪玉香
茂名市近10年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(105)黄冬至;武君;李晓枫;李燕婷
农业次生灾害
食品中沙门氏菌能力验证样品的鉴定与分析(108)程潇;刘娟娟;贾贞;徐晨;安虹
分光光度法测定几种食品中的甲醛(111)胡文斌;张少飞;朱秀娟;孙娜
安徽省绿色食品桃栽培关键技术(113)陈红莉;盛玉;潘海发;周晖;谢庆梅;俞红;张金云
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(116)王影
玉米种子贮藏特性及方法探究(118)李文春
“瑞莱特”微生物催腐剂试验示范效果(120)张兆冬
教学探索
基于MOOC的阿坝州藏汉双语“一类模式”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研究(122)崔娜娜

学术展示更多
广西甘蔗螟虫发生概况和动态变化

《农业灾害研究》2020年 第1期 | 吴延勇 李傲梅 张小秋 梁永检 李杨瑞 宋修鹏 吴建明   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/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/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龙州532415

摘 要:广西甘蔗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,而螟虫是影响甘蔗产业最重要害虫。因此,螟虫防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,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对螟虫预测预报、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,但是几十年以来还是依赖化学防治为主,长期使用化学药剂,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,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。对螟虫种类、分布、为害特点等进行简述,重点分析广西甘蔗虫害预测预报、危害情况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差异,并对现阶段螟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,望为广西甘蔗螟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。
【分 类】 【农业科学】 > 植物保护 > 病虫害及其防治 >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> 经济作物病虫害 > 糖料作物病虫害 > 甘蔗
【关键词】 甘蔗 螟虫 发生规律 防治策略
【出 处】 《农业灾害研究》2020年 第1期 1-3页 共4页
【收 录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

  • 输入文章编号:
更多
  • 主办单位:江西省农业科学院

    出版周期:双月

    ISSN:2095-3305

  • CN:36-1317/S

    出版地:安徽省合肥市

    语种:中文

    开本:16开

    创刊时间:2011

版权声明

请作者注意:凡是正在审核期间的文章,请勿一稿多投,初审审稿期一般1-3个工作日。审核期间,编辑人员会在通知作者的情况下提出修改意见,以便适应期刊的定位要求。稿件录用后,作者可在本站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录用情况。

 



  本平台为期刊杂志协同采编平台,本站成立于2015年,主要从事文化艺术交流、版权代理、期刊信息整理发布、宣传。非杂志社官网!
  本站仅为有实际合作关系的杂志期刊整理信息、快捷组稿指导和宣传,本站致力于方便广大作者期刊查询、分类、便捷投稿、在线答疑等。
  若有期刊社不希望我期刊杂志协同采编平台收录贵刊的,请来函告知,我平台将及时删除!本平台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和社里所提供的征稿函。







联系我们
  • 投稿咨询:袁编QQ:898565603 ;张编QQ:3555095919
  • 稿件查询:王编QQ:356725673 ;吴编QQ:1807295783
  • 工作时间:早上9点——下午5点(周日除外)
更多
本站:杂志协同采编平台【官网】 · 版权所有:《农业灾害研究》杂志社·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和社内征稿函。如有异议,可来函告知!